對於動畫迷和電影迷來說,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在中國尤其如此。譬如,用google搜索〝宮崎駿〞,會找到337000個網頁;用google搜索不主流的譯名〝宮崎俊〞,也會找到7280個網頁。相比之下,〝陳凱歌〞有149000個網頁。用google搜索HayaoMiyazaki(宮崎駿的英文名),會找到282000個網頁。這說明,憑藉動畫影片《千與千尋》獲得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宮崎駿,在西方同樣擁有無數擁躉。美國一月份的《紐約客》雜誌刊登了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對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的專訪,極少接受記者採訪的宮崎駿罕見地對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發表了長篇宏論。
美國《紐約客》雜誌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說,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一開始既不了解宮崎駿,也沒有主動看過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但她的孩子愛看,作為媽媽,她也就跟著一起看了。她去電影院看過《龍貓》和《千與千尋》的電影,也通過電視看了他許多影片。突然有一天,塔爾博特意識到,其中一些動畫她看了好幾遍了,而其他的兒童影片她一般不會有看兩次的耐心。從這一刻起,她對宮崎駿產生了興趣,想了解這個人到底有什麼魔力,不僅吸引了她的孩子也讓她一遍遍地看〝幼稚〞的動畫片。
矛盾一:〝我的片子不要重復看〞
美國《紐約客》雜誌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說,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一開始既不了解宮崎駿,也沒有主動看過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但她的孩子愛看,作為媽媽,她也就跟著一起看了。她去電影院看過《龍貓》和《千與千尋》的電影,也通過電視看了他許多影片。突然有一天,塔爾博特意識到,其中一些動畫她看了好幾遍了,而其他的兒童影片她一般不會有看兩次的耐心。從這一刻起,她對宮崎駿產生了興趣,想了解這個人到底有什麼魔力,不僅吸引了她的孩子也讓她一遍遍地看〝幼稚〞的動畫片。
矛盾一:〝我的片子不要重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