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紅樓夢」

這幾乎是一場空前絕後的絕妙組合。

1983年,「才10歲的雲門就有這樣的野心!」林懷民如是說。野心之一,是膽敢以舞蹈挑戰百年來的文學經典;野心之二,是素不相識,他就在紐約翻電話簿,找到世界頂尖的華裔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邀請對方為「紅樓夢」出手。

大師一出手,讓「紅樓夢」的布景與舞台,至今都是神品。

「紅樓夢」留下的紀錄不僅如此。自創團以來即邀請本土音樂家為舞作配樂的雲門舞集,邀來了賴德和為「紅樓夢」作曲,那既婉轉又磅礡的樂曲,隨著舞者千迴百折。

這「紅樓夢」交響樂獲得了1986年的「國家文藝獎」。而自雲門此曲「紅樓夢」之後,台灣幾乎沒有再出現如此大規模的交響樂創作。

名家組合中,還有林克華的燈光設計,蔣安以工筆畫細細勾描錦麗花卉,林璟如苦思配色、絲線,製成了12金釵的炫麗彩衣,翻飛於「花謝花飛飛滿天」的紅樓夢中。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樓夢道盡人間多少愛戀。

.攝影/劉振祥

「紅樓夢」當年的首演,並且是台北市社教館(如今「城市舞台」)的開館演出。在尚未有兩廳院的年代,社教館舞台的出現極具意義。而罕為人知的幕後小故事是,剛自工地變成舞台的「新興」場所,蚊蟲與人群「爭地」,於是首演那晚,台上是舞衣翩翩,台下則是蚊蟲齊飛,工作人員別有一番「奮戰」。

轉眼22年過去,如今竟是「紅樓夢」的臨別現身了。由於雲門舞者近10年的訓練專注在打坐、太極導引、拳術等,已經發展出新的身體語彙,為持續專注發展新的舞蹈語言,林懷民決定將肢體訓練較不相同的早期創作「紅樓夢」封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etic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