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治療的意義和特質

一、藝術治療的定義:
  藝術治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和溝通機會。在藝術治療的領域中有兩個主要的取向:
  1.藝術創作即治療,而創作的過程可以緩和情緒上的衝突並有助於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
  2.若把藝術應用於心理治療,則其中所產生的作品和作品的一些聯想,對於個人維持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關係有極大的幫助。
  藝術治療的兩種取向:
    一個心理分析導向的藝術治療模式。在此模式中,藝術成為非語言的溝通媒材。配合當事人對其創作的一些聯想和詮譯來抒發其負面情緒、解開心結。
    一種為傾向於藝術本質論。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緩和情感上的衝突,提高當事人對事物的洞察力或達到情緒淨化的效果。
二、藝術治療的特質: 
  1.藝術治療的表達,常運用心像作思考。
  2.藝術治療因具非語言溝通的特質,治療的對象較一般心理治療為廣。
  3.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當事人較能投入於事件的主體,降低防衛心理,而讓潛意識的內容自然浮現,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有效方法。
  4.藝術創作可以是一種憤怒、敵視感覺的發洩,它是一種能被社會所接受,且不會傷害到他人的發洩方法。
  5.藝術是一種自發與自控的行為。
  6.藝術治療中的創作品為當事人意念和情感的具體呈現,透過此具體的形象,當事人得以統整其情感和意念。
  7.藝術提供治療師從事獲得當事人的潛意識素材,而不必騷擾到其脆弱的或需要的防衛機制。
  8.藝治療的成品是一種診斷指標,可用來作個案其他資料的補充。
  9.當藝術治療團體中的團員進行作品分享時,常能喚起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加強團員的參與動機,也增進團體的凝聚力。
  10.藝術涉及到當事人應用其知能和感官。
  11.藝術的表達具有時空整性。
  12.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當事人能直接經歷到能量的改變,創造的潛能得以釋放。(黃月霞,民79;侯禎塘,民76)
  13.藝術治療中的藝術經驗能與學校的藝術教育或社會的藝術活動產生巧妙的連結。

文/ 陸雅青教授
(原文刋於北縣幼教專業知能深度工作坊 5藝術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etic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