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校園放牧公共藝術計畫 獲文建會百萬元補助

 本校美術系碩士班蔡榕娣、陳苑禎兩位同學,在文學院倪再沁院長指導下,以「校園放牧-公共藝術計畫」,從兩百多件申請案脫穎而出,榮獲「95年文建會公共空間藝術再造計畫」122萬元的補助;在11個獲補助提案中,本校也成為唯一入選的學校。

 畢業於不同學校,蔡榕娣、陳苑禎兩位同學來到東海就讀美術系碩士班,在踏入東海的那一刻就愛上這片校園,「只是東海湖的景觀有點可惜,稍嫌人工化又缺乏情調」兩位異口同聲,「不過,倪再沁老師常帶我們逛校園給我們很多啟發和靈感!」,改造東海湖的想法就在腦海中醞釀。本校有景觀、工業設計、建築、美術等與公共環境美化相關的系所,再加上環境科學、社會工作等間接相關的領域,加上東海校園幅員完整、地形、建物及生物多樣,這些優勢的確是發展公共空間藝術的最佳條件。蔡榕娣表示:「校長夫人黃德輝女士的裝置藝術牛,讓我們更確信公共藝術就該如此貼近人,而不只是將可愛的牛關在柵欄內。」校園放牧的概念及主題也就此形成。

 兩位同學表示,提案獲得通過,顯示當初的想法被接受和認同,感覺相當開心,「不過,真正的工作才要開始!」對於東海湖的「改造工程」,兩位同學目前有些初步構想,例如:東海湖邊景觀凌亂、走道狹獈、周邊植被缺乏統整性、東海湖入口無視覺美感等,都可以考慮加以重新整理;對於東海湖的圍堤過高,造成湖與民眾的距離,蔡榕娣、陳苑禎建議,如果能鏟平或降低圍堤高度,民眾就可以和湖水親近,「就像是親水公園一般,東海湖不是只能遠觀,還可以去使用」。


美術系碩士班陳苑禎(右)、蔡榕娣(左)同學的「校園放牧-公共藝術計畫」獲「95年文建會公共空間藝術再造計畫」122萬元補助。

「校園放牧-公共藝術計畫」是希望藉由公共藝術的公共化過程,讓師生瞭解公共藝術的意義、功能…乃至公共藝術的實作,由師生及民眾共同參與創作、討論與設置,進而提昇公共藝術的素養。「校園放牧-公共藝術計畫」主要分成三個部份:人才培訓課程、甄選公共藝術作品,以及公共藝術作品之創作與設置。

東海大學新聞網

哇!學姊耶!!!上了東海新聞的頭條!!!哪天遇到一定要恭喜她們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etici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